内容页搜索

一、油菜面积

油菜是油料作物,油菜籽是人们食用油的主要原料。

新中国成立前至建立初,农户种植的油菜面积较少,产量也较低,其生产的油菜籽一般供自家榨油食用,仅有少量出售。1962年,全社种植油菜4760亩,亩产17.1公斤,总产81.3吨。70年代起,推广的新品种有“上海23号”“宁油7号”等,培育上提倡直行密植。80年代起,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油菜籽产量不断提高。1979年全社种植油菜6010亩,平均亩产141.7公斤,总产851.6吨。80年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80年全乡种植面积6400亩,油菜籽总产量768.6吨。1999年,全镇油菜种植面积18234亩,平均亩产130公斤,总产2370.4吨。

4-9         19621999年坛丘镇(乡 公社)油菜面积产量情况表

年份

面积(亩)

亩产(公斤)

总产(吨)

年份

面积(亩)

亩产(公斤)

总产(吨)

1962

4760

17.07

81.30

1981

6400

190.25

1217.60

1963

4876

17.55

85.60

1982

6400

230.80

1477.10

1964

4904

29.20

143.20

1983

8438

124.50

1055.00

1965

1832

37.20

179.80

1984

9710

134.10

1302.10

1966

1937

47.60

235.00

1985

13598

143.46

1950.80

1967

5075

47.40

240.60

1986

15477

126.38

1956.00

1968

5059

58.95

298.20

1987

14059

138.60

1948.60

1969

5211

67.15

349.90

1988

13038

137.80

1796.60

1970

5048

70.15

354.10

1989

15202

102.62

1560.00

1971

5395

79.95

431.30

1990

13598

139.50

1896.90

1972

5510

94.45

520.40

1991

14799

140.00

2071.90

1973

5475

68.50

375.00

1992

13521

145.00

1960.50

1974

5329

80.15

427.10

1993

13233

141.30

1869.80

1975

5346

60.05

321.00

1994

13178

116.80

1539.20

1976

5314

78.25

415.80

1995

17136

145.06

2485.70

1977

5038

52.65

265.30

1996

17603

148.00

2605.20

1978

5300

124.15

658.00

1997

16679

130.52

2176.90

1979

6010

141.70

851.60

1998

17689

134.50

2380.40

1980

6400

120.10

768.60

1999

18234

130.00

2370.40

二、作物品种

新中国成立前,油菜籽品种为当地土种,主要有长萁白籽、紫杨梅等。这些品种省肥早熟,但产量低。油菜籽种植面积较少,大部分农户所种植的油菜籽去油坊换取食油。

50年代,推广“朝鲜菜”“胜利青梗”等品种。

60年代后,为适应双季早稻插秧,减少迟熟品种油菜种植面积,推广中熟型品种“军农1号”。进入70年代后,推广“上海23”“宁油7号”“东胜14”“川油2号”等油菜品种。80年代引进“华油8号”;90年代引进“苏油1号”“九二13”系等良种。1995年后,新品种“汇油50”在全镇推广种植。

三、作物栽培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户种植油菜籽面积较少,耕作粗放,大田采用狭仑宽沟,用石锥打潭移栽,面盖灰泥。60年代改进栽培方式,采用翻耕作仑,用刀剖缝种菜,增加种植密度。70年代提倡直行密植;80年代起,改为免耕菜(稻坂上直接种菜),至1999年一直沿用免耕法栽培油菜。

四、病虫害防治

油菜的病害主要是菌核病。发生在初花期至终花期,防治适期为盛花期,防治方法为打掉菜苗下部老叶、消灭杂草,施用农药50%的多菌灵加水喷洒。油菜虫害主要是蚜虫,可施用“乐果”“甲胺磷”等农药防治。